阅读历史 |

第六百一十三章 函授班(上)(2 / 3)

加入书签

可没少往自训班的营地倒腾粮食。

无论是衣物还是粮食,如今的供给都是很紧张的,由着学生随便进城,城里也真是吃不消。

如今的四九城就不允许各地青年随便进出,函授班的学员怎么进京,就不是李胜利能解决的问题了。

除了如何进京之外,还有一个数量问题,人少了,于中医大传承作用不大,人数多了,自训班这边从哪出口粮,也是个摆在面前的问题。

这些问题董师三人也解决不了,问一问三人,如何筛选函授班的学员,倒是可以的。

“李师叔,这茬我们也是无权置喙的,怎么选弟子,还得是老师们说了算。”

扫了一眼用江湖油滑挡住自己的董师,李胜利无奈一叹,这老货也是滑不留手,老师们,自然说的是山上的名老中医了。

背功、韧性之外,中医择徒还讲究一个悟性,悟性这玩意儿,也是全无标准可言的。

一个人在这家医脉的悟性,可能在天才之列,到了别家的传承门里,就是笨蛋一样的物件,这也是根本没法说理的事儿。

中医以人为本,还真不是嘴上说说的,师父跟徒弟契合与否,才是关键所在。

徒弟愿意学,师父愿意教,师父教的徒弟全都学的会,还能在师父的引导之下举一反三,这无疑是最好的师徒关系了,也是最好的传承关系。

但这玩意儿,也属于可遇不可求的奢望,就跟李胜利问怎么选人,董师避而不答一样,传承之中,想找合适的弟子,就不是什么容易事。

李胜利这个小师叔的函授班,如今连的可不是之前中医大那种教学班,而是跟山上村名老中医们的传承息息相关的。

在这种事儿上胡沁,万一选上来的学员不符合山上那些个名老中医的要求,这茬可是要吃挂落的。

“江湖油子!

制药这茬,董师跟老白就别掺和了,以后的中成药,就是个降低用药标准的差事,随行就市的玩意儿,于医术的进境无益。

你们聚在一起,不如多想想,下面的中医诊所该怎么架构,一个县级的中医院该需要什么样的架构。

真正的函授班运行在即,下面的赤脚医生学习班也会越来越多,以后咱们手里的学员,只会越筛越精锐。

下乡,总不能一直待在乡下的,城里下去的青年,终归还是要返城的。

他们想不到将来事,我们这些擘画中医大传承前路的人,还是要为他们考虑周全的。

人该怎么选,再怎么往下放,或是怎么返城,这些就该是您跟老白需要耗费心力的事儿了,许多事,总不能老是我一个人顶着。”

笑着调侃了油滑的董师一句,李胜利这边也肃容说起了正事。

与制药相比,学了中医的下乡青年,还有乡下青年,将来的去处在哪,才是极重要的一个话题。

下乡青年、乡下青年,既是一个群体,也是两个不同的群体,户口之间的区分,也是将来三四十年内的大事一件。

赤脚医生总不能全部由下乡青年来担着,真正能成为赤脚医生群体的也不是他们,而是真正的乡下青年,不是本乡本土的,谁会枯守一地半辈子?

但这样的区分,在自训班这边还不能真正的体现出来,体现出来了,就是跟大环境相悖,直接就能让自训班关张。

这些只能在培训过程之中,悄悄的做区分,不然赤脚医生全部由下乡青年来承接,将来返城的时候,赤脚医生的队伍,就会出现大面积的空白,有些努力也就会随着返城而付诸东流。

借着函授班,不断扩大赤脚医生之中乡下青年的比重,同时兼顾下乡青年,才是对中医大传承有利的好事,真要是只管下乡青年,不管数量更多的乡下青年,也是本末倒置的营生。

有些话说出来就是不合时宜的,下乡青年跟乡下青年之分,李胜利不会轻易的说出口。

但董师也不是什么白丁,差不多听懂了小师叔李胜利话里的意思,这半大老头,也是面色一变,沉吟了一会儿才说道:

“小师叔思虑周详,这差事我跟老白接下了。

只是我跟老白一起稍显力孤,人员还是要再选一些的,小师叔能否庇护一二?”

董师的奉承李胜利没听到,但听到了庇护二字,眉头就皱了起来,要是中医行内人,董师也不会是这个说辞。

庇护在京的中医师,也是李胜利的职责之一,即便是家境真的很不好,被人盯上的中医师,李胜利也会出手拉一把。

真到了名医名家这种程度,只要不是叛逆之类,李胜利最起码也能让人活着,真要是叛逆之类,他也没招儿。

中医行内,也不是没有这样的人,但这类人撇除之后,剩下的那些,李胜利要庇护还庇护不住,动手的人就要付出很大代价了。

除了中医师、药工之外,中医行内,也有外行人存在,比如中医研究院跟司里的一些人。

董师要出手拉的,多半就是这类人了,这些虽说不是行内人,但也算是懂行的人,想了一下之后,李胜利也就轻轻点了点头。

许多事,别说是董师了,就是李胜利跟王前进也不好做甄别,拉的人会不会有麻烦,只有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