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八十三章 迁居落户(下)(2 / 3)

加入书签

老王要发怒,一旁的中医司令,却问起了李胜利的困难,带着错愕看着两人,这俩在老王看来都是有些不可理喻的。

人到了地界,没了音信,这事可大可小,往大了说,直接就干系身家性命了。

“有,而且还不少。

首先,粮食上就有很大的缺口,再有就是冬春两季菜的问题。

衣食住行上,不说处处是困难,也是差不多的。

自训班这边,倒是能从各单位要点补给,但杯水车薪啊!

各地医家正在进行的中医理论返本归源,也缺少很多医书典籍,听说司里有不少藏书,直接拨派给我一部分成不成?

这些书籍,有借有还,我不会昧下的……”

面对正管的发问,李胜利也是如实作答,只是隐瞒了他的努力,这写事不需要多说,他一贯做事利益优先,名声什么的,倒是其次。

中医司令那是真的司令,对形势自然有其判断,瞒也是瞒不住的,李胜利索性以实为实的说了一部分。

“小李,我很佩服你的胆魄,我跟你岳父虽说没有共事过,但我相信他的眼光,也相信你的忠诚。

你刚刚说的问题,我一样无能为力,我若动了,你的事就瞒不住了。

王院长,这事不着急要结果的,看看再说,无非人还在四九城的范围之内。

小李说的避暑,也是很好的理由么,毕竟各地的名老中医岁数在这,不耐寒暑也是可以理解的。

许多事,还是要有耐心的……”

老王的质问,被中医司令截住,面对只有嘴上实惠的正管,李胜利也很无奈。

跟他说的一样,许多事经过司里之后,也就没有灯下黑一节了。

召集各地的名老中医,电话电报虽说是司里发的,但实际进京的名单,却在谢家老妈邹锦的手里,这份名单不递交上去,司里就不知道各地名老中医进京的规模。

陆总这边跟司里互不统辖,陆总院办知道的情况,也不会跟部里、司里汇报,他们有自己的上级单位,跟部里、司里也是不说话的。

真是有人要查,如果中医司令在途中消极怠工一下,事情拖一拖,一样是没首尾的。

“多谢您能体谅,如今的局势,拖不了几个月的,您这边也得早做打算……”

中医司令这边没什么风险,李胜利做不做提醒,都是要退的结果,有些人做不做规避都是一样的结果,直面风雨也是一种资历。

“眼光独到,好了!

按你所说,这事可以拖上一两个月,但入秋之后,总要有个答复的,不要让人难做……”

给了李胜利期限以后,中医司令放下水杯就出门了,屋里只剩老王跟李胜利大眼对小眼。

“唉……

这边的事情,我就当不知道了,院里的中医科室,你也要增加一些人手,如今的人员轮转一下,一两个月的时间还是可以挤出来的。”

见李胜利的正管也做了退让,老王这边也不好追究什么了,只要闲置军营的补给不增加,一两个月的时间无人问津,还是可以办到的。

新科室加上义诊小铺的后续,就足够院办那边忙活一两个月了。

“我也多谢您的体谅,还是之前那话,遇上麻烦可以到马店集暂避……”

听着李胜利不怎么盼他好的说辞,老王也没再多说什么,跟前面那位一样,放下手里的杯子,转身就出了办公室。

两人坐车离开了军营,李胜利这才长舒了一口大气,有了这两位遮掩,各地名老中医进京这事,也就算有了首尾。

只要保证好了陆军总院那边中医科的人员,营里跟义诊小铺的医家们,都可以迁到山上去了,这次吴湛、吴昂叔侄所带领的吴门医家也在迁居的范围之内。

有了这批人在山上村住下,李胜利就可以真正进行返本归源了。

至于更重要一点的京中医家们,则是需要好事多磨了,一把拉走,那纯属找死的节奏,一个个一点点的迁走才是正途。

已经从一线退下来的名老中医,现在也可以进行操作,至于董师、祝师、白肃山、郭士槐这类一线的医家,李胜利只能间接的保护一下,直接拉到山上去,那也是没事儿找事儿。

但京中的名老中医该怎么请去山上村,也是个问题,跟史老差不多,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享誉四九城的名家,不仅有名医名家的矜持,而且多半还拖家带口的住着。

动也不是那么好动的,这一节,又得劳动史老了,让史老牵头,先去洼里老村部那边来个打着避暑幌子的名家荟萃,也是个缓步。

那边也算是有山有水可以避暑的地界了,面对京中医家,无论是一线的,还是退居二线的,李胜利这边的试探也少不了。

这些人之中的每一个,关系都是错综复杂的,稍有错失,漏了山上的那群各地名医,这样的锅,光天化日之下,李胜利是背不动的。

好在,司里的正管,中医司令那边,选择了睁一眼闭一眼,他这个正管坐在那里消极怠工,许多事也就没法深究了。

搞名家荟萃之前,李胜利还要去洼里那边看一下,如果老村部那边的仓库还没有完工,这事儿就得稍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