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七十章 竞技场(中)(2 / 3)

加入书签

,如今都是王前进顶在了前头,他算是个喽啰,真正让人当成了一方势力,那可就离着倒霉不远了。

早起依旧晨练,换上一身正正经经,黑色粗布老对襟,穿上了新作的中腰千层底,老师傅的手艺不错,加了松紧的官靴样中腰布鞋,穿上还是跟运动鞋差不多,很合脚。

“送我去军营那边,你再去板桥胡同接上肖凤,去大院的单间宿舍等领导办公室的消息。”

晨练之后,喊起睡眼惺忪的杜娇阳,李胜利也背起了他的皮背包跟部队配发的药箱,今天女混子要等消息,他则是要躲出去的。

自己的楠竹药箱背着扎眼,只能找个新的皮药箱凑合一下了。

在军营那边分开的时候,李胜利将几个布袋留在了小吉普上,也给杜娇阳做了交待,那是给肖虎的大金砖,虽说切掉了一些,但剩的也至少值个六七万。

在营里找到柳爷,给他交待了一下自训班的安排,李胜利说完之后,柳爷多少有些不认同,就开口说道:

“小爷,这是教化之功啊,平白给了老史,说不过去的。”

杜娇阳要去混的是真江湖,柳爷嘴上说的也是真江湖,医界也是竞技场,医家们除了争手艺之外,还要争名声的。

“柳爷,营里的三百多孩子,您能给他们分班啊?

这事,史老是真做过的,咱爷俩最多也就在书上看过,看过可不是做过,这茬咱们接不住。

而且现在要学的是背功,这是挨揍的苦功夫,您要是愿意挺头,您就直接去好了……”

听李胜利说完,柳爷这边也不计较什么教化之功了,转头就要去找一样早早来了营里的史老。

要说学医的哪一步怨念最深,非背书的时候莫属了,用戒尺打手板,那只是最低级的手段。

医家教导后辈的奇招可多了,当年他背书辨药的时候,老家就有一个小葫芦瓶,里面装着的是褐黄的药粉,弄哪哪痒。

老家把解药的方子给你说了,回身一看,药柜上全是差不多的药材,越迟越痒、越挠越痒,挠了之后,碰哪哪痒,解药一时半会儿配不出来,那可就遭活罪了。

就冲自家传承人的狠劲,柳爷知道,背功这一节,营里的半大孩子要是不过关,他有的是整人的招数,不怕你不用功,就怕没人出来当表率。

“柳爷,今儿我下去义诊,您就待在营里吧。”

听李胜利的说辞,也是话里有话,柳爷转头问道:

“小爷,是不是有人来找您,就让他自己去义诊点找啊?”

骨伤跟割治一科,柳爷对自家传承人的评价很高,按照老史一脉的说辞,自家小爷在中医伤科,即便不是首屈一指的人物,也是差不多的。

对于手艺的来历,柳爷不去深究,这也是有原因的,古来这样的传说不少,感而遂通,就是最好的解释。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李胜利合他的心意,能发扬柳家传承,手艺的来路,对柳爷而言无所谓,只要李胜利认自己是柳家的传承人,柳爷这边就没什么不能认的。

中医伤科虽说日常的用项不大,但也得细分一下,细到疮疖,那用项就大了,多半中医都玩这个。

到了久伤不愈,中医伤科那就又有用项了,这玩意儿就纯属于绝活儿了,骨伤一科,在腰背旧伤上尤其如此。

有了绝活儿之后,难免请托的人多,有些时候,遇上实在是不想出手又不能拒绝的人物,躲出去就是最好的办法了。

而这种推拒生硬了又不好,弄个模棱两可的地界,让人找不到人,又不好说什么,才是最正经的理由。

“咱们现在是叫义诊小铺的。

我媳妇在大院的单间,人要是来了,也别给一杆子支出去,总要有个应对的。”

跟柳爷交待完了,李胜利背上皮制药箱,解开夹袄的布扣,就溜达着出了闲置兵营。

这也就是在城里,如果是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就该带上楠竹枪杆了。

如今李胜利这一身黑的短打扮,走在城里也不算突兀,一早已经开始干活的车把式,大多都是这装扮。

城郊一带的大队社员,多半也是这打扮,一身黑色的薄夹袄,里面则是白色的布衫。

现在这天气,一早一晚还是有些凉气的,天热了脱了薄夹袄,就是一身对襟的白布衫,也是劳苦大众的正经打扮。

进城之后,背着药箱的李胜利,也没觉出什么违和感,因为除了他之外,大街上偶尔遇上的人里,也有左臂挂着卫生员袖标的年轻人,有的也是挎着相同的药箱。

衣服则是五花八门,一些爱漂亮的女学生,也会穿一件扎在腰里的花衬衫,这些人就跟义诊小铺有关系了。

义诊小铺的后续,王前进那边已经报了上去,劲松那边也当做了正经事来抓。

因为义诊过度占用城里的医疗资源也是不成的,各地有名老中医,四九城一样也有的。

一小部分医院的医生,大部分退居二线的名老中医作为义诊小铺的架构,也正在摸索之中。

名老中医们的岁数偏大,中医大跟医专的学生,以及一些医院的实习生,也就成了他们的辅助。

与之前的义诊点相比,义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