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四十二章 基础(上)(2 / 3)

加入书签

要的是心硬如铁,可不是什么妇人之仁。

医生是很容易看淡生死的,毕竟,每天经手的都是生与死,在心理素质上,李鬼手并不差。

与其在乎敌对之人,在李胜利看来不如照看一下各地医家带来的孩子,这些人才是未来的基础。

柳爷并不喜欢孩子,一来他本就无后,二来当年全家尽没的两个师兄,家里孩子不少,全因传承遭了殃。

依着李胜利指的方向,扫了一眼院里疯玩的孩子们,柳爷的倒三角眼里也带上了戾气。

“小爷,来的这些位,倒是乐的在此逍遥,他们这些个老货,多半都失了供养,有白吃饭、白看病的地界,一个个都乐呵着呢!

倒是返本归源走的不顺,按小爷您的说辞,他们逆推到太平惠民合剂局方,就走不下去了。

如今市面上的千金翼方倒是可见源流,但跟千金要方出入却是不小。

这茬……”

对于各地进京的医家,柳爷这边好感不多,但也抓住了脉络,都是群老江湖,面和心不和也是常态。

柳爷的说辞,倒是让李胜利觑见了各地医家之间的缝隙。

现在这年月能跟董师、祝师一样领着一级教授工资的医家并不多,许多老派医家,都在公私合营慢慢步入正轨之后,失去了供养,虽说活的下去,但条件肯定大不如前。

有些没有门诊、医馆的名医更是如此,有需求也就是有了抓手,有乐不思蜀的这批人在,就能裹挟其他人了。

至于返本归源进行的不顺,李胜利也是早有预料的,从伤寒论到唐本草再到太平惠民合剂局方,隐隐存在一个药性的分水岭。

药王爷所说药材要因时而采,也是对药材药性的总结。

自汉末开始的战乱,到晋后的十六国,再到隋唐一统之后的五代十国,此间中医大传承有进有退,但中间也有几道明确的分水岭。

即便各地的医家能溯源至唐本草,再往上走,就走不下去了,想不通过医书典籍,将目前常用的时方、验方,追溯到伤寒论的经方所在,根本没可能的。

方子溯源可不是理论溯源,要依托药性说话的,战乱年月没有详实的药性传承,溯源都没有依靠,怎么上溯?

方子不成,但医科典籍之中的理论可以,有了理论之后,再返归于方子,连带上药性,问题也就可以解决了。

不顾药理,生往上追溯,至宋没多大问题,至唐,需要耗费的精力就大了,因为中间也有五代十国的战乱,名医所出不多。

再往上倒是好走一些,南北朝的名家不少,算是对伤寒有了接续。

“先不管他们,您这边还是要交好那些衣食略亏,还有那些对子弟予以厚望的医家。

这些条件咱都能满足,有他们力挺,您这边做事也会容易一些。

至于那些个不求于外物的,也有办法,这些医书您拿着,让他们大字誊抄,以便将来的学徒学习。

同时让他们写下自己的心得,告诉他们如果写的好,我们以后可以刊印的。”

将手里的那包医书递给柳爷,李胜利也说出了分化各地医家的法子,衣食不济的管吃管住,想要后人接班的培养其后人。

想要名声的,则是给了著书立说的机会,这三招用了,柳爷知道,不服的各地医家也就不会剩下几个了。

“还是您高明……”

恭维了李胜利一句,柳爷翻看了一下他带来的医书,倒是跟目前众医家们遇上的问题差不多,李胜利的医书,也就截止到了太平惠民合剂局方,以宋为断代。

提供的基础书籍,都是宋以后的,这里面的讲究柳爷自然清楚,局方也就是时方了,再加一个验方就是现在中医界的主要方剂。

经方不是不能用,但原方的用途在正经医家眼里,也委实不好用,不做增减,一般中医师如果只用经方,那就是本事不够了。

用两千年前的方子,两千年后的药材,治现在的疾病,不做调整,要说没有谬误,也是纯扯。

“小爷,方子往上推的时候,跟唐本草、千金要方有冲突,咱们让陆总找了几个版本的千金翼方。

说是几个版本,其实就是岛国过来的影印版,倒是跟太平惠民合剂局方有不少贴合的地方。

有的医家说是岛国伪作,有的医家求证为明万历年间的宋刻板再刊,这茬倒是个笑话,咱们中医的大传承,求诸于外了……”

看了医书典籍,柳爷是把这事当笑话来说的,但李胜利却皱起了眉头。

千金翼方,药王爷晚年所创,一生经验的汇总,那是承上启下的典籍,也是返本归源过程之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典籍。

与千金要方相比,千金翼方更为重要一些,国内典籍散失,反求于韩日,也是自宋元之后常做的。

大国有命、小国长久,也是无奈,用指头点了一下桌面,李胜利开口说道:

“柳爷,找一找陆总那边,这段时间收集有缺失的医学典籍,千金翼方、彩画版炮炙论首要。

时间上么,越快越好、越急越好,跟那边说,就说返本归源过程之中,有金针拔障术跟药物的炮制遇到了难关。

上面那位有白内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