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零三章 迎刃而解(上)(2 / 3)

加入书签

是要低调做人的。

至于村里跟轧钢厂的事,则是不属于医界,事情也不是他在挺头,就没什么所谓了。

下午在卫生所开工坐诊,先是趁着没人,给王芷讲了一些诊脉、辨症的技巧,间或接待一下病患。

半下午的时候,肖虎才十一路到了马店集村部。

“你好赖也骑个自行车,新的扎眼可以买个旧的,我这一下午就等你了。”

肖虎这效率,也是现在很正常的节奏,一般十里八里,或是说十站八站地,多半人不舍得坐公交,步行的十一路,就是生活、工作的节奏。

董师那样一月四百六的一级教授,不也是十一路上下班吗?

只是偶尔有事的时候,才用一下单位的轿车。

“叔,北新桥那边定的明天,董师那边的文房,还得再等几天,人还没回来。

真的不放城里仓库了?”

对肖虎而言,城里的仓库更加安全,到了洼里,他不怎么熟悉,潜意识里就觉着不安全。

“运输,你带上有方还有洼里的赵有喜兄弟,别人就不带了,两辆车就好,车上不要带枪。

一会儿在马店集村部给你开好介绍信,注意点别被人盯上、跟梢儿。

要是有人跟去洼里,沉湖喂鱼!”

去王家老宅的路上,李胜利大致跟肖虎交待了一下,也就算完了。

事情已经谈的差不多了,再有金条的加持,无论是北新桥信托商店那边,还是史老、董师给找的关系,都乐的在收购黄金上赚些功劳。

完成了收购黄金的任务,上边也是有奖励的,多半都是比较稀缺的票证,这也算是互利互惠的买卖了。

唯一值得担心的就是怕被街面上一些扒车的盯上,有了介绍信跟各处的收据,车上的货物是不怕被公家查的,就怕把贼引到了洼里那边。

至于存在城里,李胜利直接就给否了,城里的夹道仓库另有用处。

与肖虎觉着城里安全不同,只有李胜利才知道,洼里村那边才是最安全的。

将剩下的金子一遭给了肖虎,李胜利的皮背包里,还有没用多少的大金砖呢。

这些差不多就够用了,如果邹姨那边不够用,就再问下王芷,宅子里肯定还有。

别看李胜利这边一甩手就是几十斤,但也得看买什么,在供销社买东西,这些金子一群人也花不完。

大宗的往回拉旧书、文玩,可能一车就得大几千块,差不多就得两三斤金子。

邹姨那边买公家的房子花钱更多,一进院一千,三进院就是三千,有些宅子可能还不止这个数,十斤八斤的金条,可能换来的也就十个八个的院子。

现在这年月,无论在哪个城市,好的大宅,不是在公家单位的手里,就是在部队的手里。

私人想买,多半时候只能想想,这次打着司里的大旗,做灯下黑的买卖,风险也不是没有,但就冲现在的生活跟工作节奏而言,一两个月之内大概率是没问题的。

即便有问题,邹姨那边遮掩一下,司里再含糊一下,时间也就有了,等来了风雨,这些就属于小事了。

等有人想把小事变大事的时候,也就找不着人了,到时候无主的房子,多半会被征用,事情就算是首尾。

等着风平浪静了,将合法的房契拿出来,谁拿的谁就得还回来,现在这个时间段,也是有法律保护的,无非到时候,再稍微舍弃几座比较敏感的宅子,事情也就到头了。

一路将肖虎送到村口,嘱咐他买上几辆旧自行车,两人的节奏有些不同步,还是得紧练起来的。

站在村口,李胜利也不急着回卫生所,跟在洼里一样,那边有赵彩霞看家,在马店集这边,自然就是王芷看家了。

仔细瞅了瞅新砌的城砖门面房,上午提了之后,昨晚砌好的承重墙,已经被水泥灰勾了缝,干干净净的清水活,看上去横平竖直,很见功夫。

所谓的工匠精神、精益求精,也是得看条件的,条件够了,自然是工匠精神、精益求精。

就说面前的清水活,未必就是为了工匠精神,磨洋工也是个说法的。

一个工分,也就从早到晚,是上午干完眼前的活,再去干别的活,还是仔仔细细的用一天时间干完眼前的活。

如果要求效率,自然是磨洋工了,如果要求干活细致,那这就叫工匠精神。

在市场需求或是供给面前,是要工匠精神、精益求精,还是要充足的供应,这也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看了看村口两边起的承重墙,李胜利大致估算了一下马店集这边的效率,真要按照早上的人数,单是砌墙,一个月的时间足够。

加上安装预制板跟起二层,差不多得两三个月,算上山上、洼里马上进行的最后一段春采茵陈,以及更急迫一些的洼里新村,这个时间可能就要翻倍了。

村里的活计,差不多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劳力在村里,跟劳力不在村里,效率是完全不一样的。

马店集这边还有一个即将要动工的预制板厂,平整土地建厂之后,一样是需要劳动力的。

这些问题聚在一起,想要在一两个月之内完工,建筑合作社,也要赶紧成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