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四十六章 舍方子(下)(2 / 3)

加入书签

,只能无奈的把目光转向了师兄老祝。

“这……”

三人目光聚集,祝师额头冒汗,最近因为李胜利弄出来的事,他也很忙乱,这节他给忘了,不知该怎么说话了。

“胜利,开条件吧!

都不是外人,咱们就来实打实的。”

见老祝张口结舌,董师只能无奈拉过话头,这茬就不好分说了,只能让心黑手毒的小年轻,狮子大开口了。

“好说,成套的医书古籍一车,解放车一车,别打马虎眼。

败毒清肺饮,为什么要把败毒放在首位,就是针对后期重症肺炎,也就是咱们说的毒壅气营。

加连翘、黄芩的目的就在这里,石膏的用量也是此方的关窍。

重症需要加大石膏的用量,石膏擅清瘟疹之热,重用生石膏,可开重症之关窍。”

点明一下药方的用法之后,李胜利口述,柳爷誊写,一份份败毒清肺饮的重症药剂的配伍就出来了。

听着十几份增减药方,董师一阵头大,亏得没有自行增减加味。

李胜利这半大小子厉害,针对重症的药材剂量,都是超常的。

正常剂量六钱石膏,他的方子里开口就是三两,这样的增减,神人也玩不转啊!

不用试药,看症状看药材的配伍,董师这边就清楚,这些方子都是切实可用的,而且对于急重症有起复之效。

依着这十几个方子的加量,他也就知道为啥流感重症,施用麻杏石甘汤不起效用了。

药量天差地别,以普通方子治流感重症,只能导致病症迁延。

“三天,医书、药具必至,小师叔,中症的药剂是否给上几剂?

如今重症不是很多,中症配伍,是急需的。”

用轻症的药治不了重症,同样的道理,用重症的药治中症,只怕也会出岔子。

李胜利这小子甩出的钩子分八个叉,董师有些挠头的提出了中症药剂的配伍。

“不需要,这次只是试药,就要用重症之药攻中症,不然怎么会有立竿见影之效?

至于普遍的中症患者,略加连翘与黄芩即可,辅以新诺明这类消炎药片,也算是联合用药了。

当然能注射针剂消炎更好。”

见董师是个明白治疫的,李胜利对于自己的谋划也没做隐瞒。

董师、祝师,多半是为中医司而来,中症配伍,还是没有立竿见影之效,重症配伍才能压服悠悠众口。

这也是没办法的,虽说用重症之药治中症会有副作用,但无非药方对症,临床试药稍重一点,也分数应当。

董师这边听完之后,稍显愕然,想了一下也就清楚了李胜利的目的。

真到了治疫的时候,重症用药反而不怎么重要了,轻症是基础药,中症才是中坚药剂。

遏制不住中症,疫情就会蔓延,等大范围用重症药剂的时候,疫情多半是控制不住了,也意味着初期药剂配伍的失败。

重症药剂再好使,也会出现相当程度的死伤。

治疫其实就是防疫,防不住,治疗重症的药剂再好使,也是治疫失败。

“明白了,小师叔厉害!”

一旁的柳爷跟祝师,都没太听懂两人的话,将药方誊写两遍,一遍递出去,一遍留下,柳爷带着质询,看向了董师。

“柳师兄,柳家传承人厉害,您算是捡到宝了。

上报,不是以医家思路来的,而是以药效来的。

小师叔,不知道搜罗医书,所谓何事?”

董师、祝师前来,确实是接了司里的任务,李胜利的败毒清肺饮,在遏制初症上有奇效,但对中症、重症效用一般。

玩不明白剂量的前线人员,也就对药物提出了质疑,试药是司里任务的关窍。

柳爷跟祝师,还在想着治疫,李胜利跟董师,却将目光放在了司里。

按说祝师应该懂这个,但他做惯了行政,江湖经验太少,所以也就一时迷了眼。

“我有意建一座柳仲纶藏书楼,专藏中医典籍。

现有古籍几千册了,缺了不少,就想着通过官方弄一些来。”

李胜利这话一出,董师、祝师都是双眼一亮,这茬口好啊,柳爷这边也是与有荣焉。

“柳师兄将来,必然蜚声海内外,我先在这里贺一贺柳师兄了。”

带着羡慕,给了柳爷恭贺,董师、祝师也想建上一座藏书楼,只是想想其中靡费也就作罢了。

公家拨派的古籍医书,或许不值钱,只是仓库里的物资一堆。

但真正到商务印书馆买古籍,别说是古籍了,就是复刻的乾隆版医宗金鉴,只怕也得几十上百块。

善本古籍,弄不好就得几百上千块,换成医书典籍,若是多了注释,价格还要再高,那可不是一般人能买的起的东西。

跟李胜利的一口鲸吞不同,史老、董师这些医家还是讲究的,按照他们的选法,要建一座藏书楼,那可真就是靡费了。

“蜚声海外不会,柳仲纶藏书楼,以后只会对中医开放。

没点成就的中医,也不会有机会进入藏书楼的。”

李胜利后加一句,又让董师跟祝师色变,这是要分派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