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十八章 大恐怖!(1 / 2)

加入书签

其实桃花源记写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

从渔夫一开始迷路遇到桃花林。

再到进入前所见所闻,到进入之后的见闻。

统统的一切都写完了。

按照道理来说,这里就可以全文结束了。

可是《桃花源记》在这一段之后,还有两小段。

电视机前的观众听着叶真背诵剩下的内容。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这一段的翻译。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见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

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寻找渔人先前作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后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有一些观众是第一次听桃花源记。

“卧槽,这渔人出去之后果然泄密了。”

“桃花源里的人都告诉他千万不要说了。”

“他出来的时候,还做标记,这居心叵测啊!”

如果桃花源真的存在。

桃花源人就这样将渔人放了出去。

后果就是太守带人按着渔人标记的地方。

过来找到桃花源。

那么桃花源的安宁就会被打破。

里面的人也不复清净了。

不过最后的结局嘛,太守的人并没有找到去往桃花源的路。

叶真笑了笑,“所以桃花源的人为什么不在意渔人。”

“因为就算渔人出去了,将事情说出去了。”

“也无法再次进入到桃花源里了。”

“因为太守的人根本就无法做到灵魂出窍,去到那死后的世界。”

无法找到桃花源,也无法再次进去。

桃花源的人自然不害怕渔人泄密了。

叶真背诵最后仅剩的一点内容了。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翻译过来就是。

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一个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了这個消息,非常愉快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

但没有实现,不久后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不过最恐怖的地方还不是这里。”叶真突然细声说道。

还有最恐怖的地方?

“要求全文背诵。”叶真露出了狡黠的一笑。

在上学的时候,学生是最害怕在课文的最后看到这几个字了

全!文!背!诵!

简单的几个字,却是带给了学生们不可名状的大恐怖。

这比什么桃花源是死人国度恐怖多了!

可这大恐怖只对学生党有用。

其余人能够免疫这恐怖攻击。

“哈哈哈,幸好我早就出来工作了。”

“我是大学生,我不用背书,好耶!”

“我是语文老师,我早就会背了。”

“我是小学生,我未来要背,呜呜呜。”

只有学生受伤的世界完成了。

整个古文里面,最后这一小段有人说非常多余。

非常奇怪,删除这一段对于整篇文言文没有任何一点影响。

加上之后,好像也没有锦上添花的作用。

但是就给人一种非常突兀的感觉。

不过在教科书上是这样教的。

不仅不多余,反而是点睛一笔,通过文末南阳刘子骥规往不果这一笔,隐喻表达了这种理想境界与当时现实社会的对立,并使全文有余意不穷之趣。

这一看就是非常官方解释和说法。

就像刻意赋予含义一样。

就像作者写窗帘是蓝色的。

答案非要说是表达了作者什么忧伤之情。

实际上作者当时的窗帘就是蓝色的,并没有什么另外的意思。

所以就有人开玩笑说,如果周树人穿越过来现代做自己课文的理解。

可能还不如现在的出卷老师做的高分。

不过现在通过叶真的解读。

终于明白,这《桃花源记》并不是像大家在上学时候学习的那样子。

而是讲诉了一个非常灵异的鬼故事。

“完了,我感觉看到世界都不真实了。”

“《桃花源记》的真相没想到是这样的。”

“难道说我们世界还隐藏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吗?”

“完了,感觉晚上我不敢睡觉了。”

就像叶真所说的那样,《桃花源记》的真相比大家想的要恐怖得多。

原本以为只是一篇普通的文言文而已。

在叶真一步步的拆解之下,居然隐藏着这样的真相。

顿时大家都对于平时自己学到的东西不自信了。

“这个世界,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很多东西都只是我们缺少了善于观察和发现细节的眼睛而已。”

“今天《半夜鬼故事》就讲到这里了。”叶真依然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