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十五章 隐藏在细节中的真相(1 / 2)

加入书签

听到了叶真的解释之后。

观众才发现原来这《桃花源记》的原文里面居然隐藏了这样的细节。

“为什么我上学的时候,老师都没有说过啊!”

“就是啊,为什么我学的时候没有注意到这一些细节。”

“好恐怖啊,这和我学的《桃花源记》是同一篇课文吗?”

大家现在都有一丝迷惑了,感觉自己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了变化。

其实这说起来非常容易发现而已。

只不过我们习惯了“权威”,或者是填鸭式的教育。

老师教什么,我们就学什么。

专家说什么,我们就信什么。

不过这也需要一定量的知识才可以发现。

就像桑竹和桃花根本就不是在同一个月份里会出现的。

如果你们这方面的生物学知识,你根本就不会发现有什么怪异的地方。

要是你熟悉的领域范围就不一样了。

就好像你在动漫里看到什么奇奇怪怪的角色。

你一定能够瞬间辨认出来。

就像是在奥特曼剧场之中,突然出现了一只皮卡丘。

你一定会第一时间发现不妥的地方。

但是你让一些大人过来看的话。

他们根本就不了解,只是认为你在看幼稚的动画片,根本就不知道这里面出现了根本上的错误。

这就是知识的局限性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熟悉和擅长的范围。

不过至今为止,叶真所表现出来的见多识广和知识渊博。

让人完全摸不到底,叶真的知识储备好像深如大海。

现在经过叶真这一提点,这完全是一個巨大漏洞啊。

时间线上不同的东西居然可以出现在同一时间里。

显然这一处空间根本就不是外面普通的世界。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叶真继续背诵着《桃花源记》的内容。

“阡这个字,在古文里面的意思,有通往坟墓的道路。”

“其实作者在这里已经写得非常清楚了。”

“这就是坟墓的道路啊!”

如果你上过初中的话,或者还在上初中。

阡陌交通这是一个经常考察的知识点。

一般在语文老师和现在官方语文书上翻译成“田间小路四通八达”。

因为“阡”字泛指田间小道。

“陌”字的意思也是泛指田间小路,两者是同一个意思。

“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叶真继续翻译着。

“为什么偏偏是鸡和狗?”

“是农村里面最常见的动物?”

“不不不,大家应该看过林正英电影里面。”

“用的黑狗血来驱鬼,还有盗墓里面也是经常使用此物来驱邪。”

“用来解决那一些‘粽子’。”

“至于鸡,更加是经常使用,直接砍掉公鸡的头用来血祭或者是写符。”

“我们华夏人经常说无鸡不成宴。”

“每每是逢年过节或是什么红白喜事,必然会有一道鸡。”

这两句其实已经是作者在隐喻这里的环境了。

突出这里根本就不是一个寻常的地方。

可惜的是,所有人都没有往这一个方向去想。

联系上前文的内容,这里就非常好解释了。

观众听到了之后,感觉原来作者早就已经提醒了他们。

“原来这里真正的意思是这样吗?”

“会不会是阴谋论啊,只是瞎说或者是巧合而已!”

“如果说单独说这一地方可以说是阴谋论,但是如果你联系上前文呢?”

“难道说这才是桃花源的真相吗?”

现在大家都已经麻木了,并且在叶真的讲解之下。

整个桃花源,从原来的乌托邦世界最为美妙的地方。

现在变成阴气森森的鬼魅之地了。

“说完来环境之后,桃花源里的‘人’要出来了。”叶真着重在人这个字上特意咬字重了一点。

只听到叶真非常流畅的继续背诵着接下来的内容。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这看起来完全是一副世外桃源啊。”

“不,这里就是世外桃源,毕竟这个成语就是出自这里。”叶真自嘲了一下。

紧接着叶真继续背诵。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渔人都一一作了回答。

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

村里面的其它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