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31章 召归长安(2 / 2)

加入书签

要是收本地开采的铜料,以及武家船队去林邑、高句丽、倭国等地贸易交易来的铜料供给,

但还是跟不上铸造场的产能提升。

铸币的利润还是挺大的,这买卖总管不说,武怀玉也不可能看着他供不上。

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从中原走私铜料过来,这几年朝廷对矿产开采有所政策放松,以前你开采金银铜铁这些玩意,先抽实物课,抽完再全买了,你采多少出来,也都得卖给朝廷,价格也是朝廷说了算。

这样搞,就很打击开采者的积极性,朝廷要是狠点,那大家只能喝点汤,要是再没点硬的靠山,你这点汤最后都喝不到。

谁也不傻,既然吃不到肉那谁还卖命去采矿。

前几年,也还是武怀玉带头主张,提出对矿产这块也还是要适当的放松一点,毕竟大国发展,离不开各种矿产资源,不论是铸钱的铜铅,还是说可直接使用的金银,以及军工民生都更离不开的铁,

光靠官办矿产开采,实在不够。

得让大家有利可图,这才会去投入开采,适当的让利于民,才能大家都有肉吃。

当初他的这个提议,还是很快通过了的,主要是近些年许多勋戚豪门都开始在搞矿产,仅是韶州的铜铅银,广州的铁冶,这都不知道一年多少的利润。

谁肯放手。

大家当然希望朝廷能放开一些。

于是才有了后来新规定,朝廷仍要收实物矿课,但剩下的,朝廷和卖一半,也就是必须出售一半给朝廷,另一半可以自由入市交易。

既然自由入市交易,就意味着价格市场化,不是朝廷说了算了,而金银铜铁这些金属矿产,市场需求很大。

有需求自然就有利润。

现在中原内地,金银铜铁这些金属虽说也是受管制的,但规范内经营还是可以的,可要出海出境,可就难了。

当然也还是有人会干,走私嘛。

铤而走险,走私利润高啊。

“这事我会考虑的,”

武怀玉没直接答应总管,因为这事确实很大,得小心再小心。

中国古代的铜产量其实一直很低,如今大唐铸币量暴涨,不是矿产政策放松后铜产量暴升,而是朝廷用生铁浸炼法,利用天然胆泉把生铁加工成铜,这玩意可以说才是贞观铜钱铸币量提升十倍的关键。

把生铁变成铜,听着很神奇,实际上不是啥炼金术,只是早在汉代时就有人发现了的一种技术罢了,一要有足够大的天然胆泉,二得有足够多的生铁,才能浸炼出足够的铜。

中国历史上,就算到了明清时期,都一直还是铜采量严重不足,各朝基本上都是铸币量不足,或多或少的钱荒,明清时铸币的铜料,主要就是来源于小日子。

甚至从明朝开始,中国大量使用白银来做为主货币,铜钱倒成了辅币。可银子其实中原产的更少,但明朝通过海贸流入大量白银,成为白银帝国。

但后来明末发生严重银荒,西班牙宝船不再从美洲大量运银输入大明,大明因白银荒加快了亡国的步伐。

吕宋铜矿资源倒不少,跟黄金一样资源储量很多,但开采起来并不简单,产量无法提升太快。

小日子的铜矿资源很丰富啊,若是能够从小日子那多进口些铜料来倒是能缓解燃眉之急。

现在大唐和倭国也有贸易,不过因为相隔重洋,直接贸易量不大,主要还是新罗百济的商人跟他们贸易,许多大唐的商货,都是经过百济新罗他们转手的。

甚至高句丽商人都还要转一道手。

吕宋现在有直达流求和鹭岛的航线,那再开发一条经流求岛、小流求群岛,然后到小日子的航线,应当也不会太困难,

只要这条新航线开辟,那么武家就可以开发对小日子的海上贸易,

小日子现在虽然还比较落后,但胜在人口较多,资源还是挺丰富的,是个很不错的贸易割韭菜的对象。

从铸币场出来,武怀玉去了造船场,

吕宋处于海中大岛,必须得有自己的造船产业,

“阿郎,”

“长安来信。”

武怀玉接过信,看了两眼后不由的有些惊讶。

马上要过年了,皇帝召武怀玉今年入京朝集。

信不是皇帝直接写给他的,而是妻子樊玄符寄来的,张阿难不久前登武家门,说是去看玄符新生的男孩,实则转达皇帝让他回京之意。

樊玄符信中还说等他回京后,给她生的老五,也就是嫡四子,家中排行二十二的承勋办百日宴。

玄符还在信中告诉他一件喜事。

于国于家都是大喜事,樊兴在松州大败吐蕃,斩首五千余级,吐蕃大败而归,唐军趁胜追击,一路追至紫山,沿途再斩八千余,前后缴获牛马杂畜数万。

党项、白兰诸羌,全部又都归附大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