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91章 龙归大海(2 / 3)

加入书签

菜农也只是听说。

小贩见菜农心动的样子,便靠近了点,对他继续道,“看来你也听说过武家南招的事,我对这可就知道的比较多了,我跟你说,今年武家南招的条件又优厚了不少,不仅有安家费,而且到了那边,干满三年,就有三十亩地,据说表现好,还会给发个媳妇,不要娉礼的那种······”

“真有这样的好事,是去做什么?”

“各种各样的都招,只要愿意去,首先招的还是会各种工匠本事的,然后会读书算数的也是优先的,当然既不识字也没手艺也不怕,只要年轻健壮,去那边不管是做工还是种地,都可以。”

菜农见这小贩这么积极,倒有些警惕。

“你不用担心,实不相瞒,我是个小商贩,跟武家的商行生意往来,知晓他们招工,所以我帮着招到人的话,会有点茶水钱。这事,你好我好武家商行也好,是吧。”

“你要是真有意,一会进城我就带你去武家的德玉升商号,你可以跟掌柜的聊。”

······

武怀玉骑马出城,

先前,皇帝原本把之前调给武怀玉的一千禁军给下令调回,但他离京前,皇帝又从北衙羽林龙武两军,从八营重新各抽调了一队人给他。

四百北衙禁军随从护卫,

加上武家子弟、部曲,还有一些亲戚朋友的子弟和他们的部曲,武怀玉这次南下的队伍还是很多人的。

倒是刘德威,他们爷俩就十几个随从,还都是他家里的亲戚朋友。

为此武怀玉还有些好奇的,刘家不置产业,全靠点俸禄,然后老刘又收留了来京投靠的二百多个族人亲戚朋友等,养那么多人日子也不易,这次去岭南,其实完全可以把那些人中的青壮男子带去的,

可他却只带了十来人。

一问才知,他家养的那二百多人,好些都是老弱病残,不少人拖家带口的来,放心不下妻儿老小的,没法跟着刘德威去岭南。

武怀玉对此也只能说别人的家事他不好干预,其实()

在他看来,刘德威虽一片好心帮衬亲朋,但也有些过了。除非那些真的是孤儿寡母的没办法,那些年满十五六,六十以下的男人,不管家里有没有老人小孩,他们都应当出去闯荡,不能趴在刘家身上吸血。

队伍里,

相比起皇家禁军们的铠甲精良,武家子弟部曲们的年轻骁锐,刘家的这行人就显得有点格格不入了。

刘德威骑的是一匹很普通的河套马,鞍辔也比较普通,连马带鞍一套也就两三万钱的样子,刘审礼骑匹突厥马,装饰也简单,同样也是较普通的坐骑。

他们的那十几个随从,有十六七的少年,也有二三十的青壮,还有四五十岁的汉子,他们的坐骑就更普通了,大半是骑骡子,还有骑的也是那种一眼就能看出是军中退役的老马。

装备嘛,基本上就是一张弓一把横刀,一杆长枪。

出了春明门,

武怀玉回头看了眼长安城,

夏日清晨的春明门,在他们这大队人马出了城后,立刻又恢复了喧闹繁忙,无数人进进出出。

“走吧。”

沿着蓝武道驿路,他们速度很快,

陈润娘和郑丽婉没有随行,武怀玉安排人在后面护送她们下广州,给她们准备了马车,不用急着赶路,免的颠簸动了胎气。

“武公,其实你可以不急着赶路,我带着犬子轻骑快马先去广州就行。”

在蓝田,他们半路休息,烧了壶水沏了壶茶,因为急着赶路,所以沏的是泾阳产的伏茶砖,加盐加酥油,碗里放上一大把炒米,然后煮好的热茶一冲,搅拌搅拌,倒是能极好的补充体力。

“无妨,我比刘公可还年轻许多,这点路途算不得什么。”

长安到岭南有便捷的水陆通道,武怀玉他们走的路线还是很通畅的,出关走的是蓝武道,

到了商洛,就改走丹水乘舟,直抵襄阳。再换乘大船沿汉江而下,一直到鄂州江夏,从这换乘江船,进入长江直抵九江浔阳江口。

改换船只驶入赣江。

过了武关,基本上就一直是水路,一直到虔州的大瘐县,在此登陆上岸,经梅关道翻越大瘐岭,

进了韶州便又乘舟顺北江而下,直抵广州城。

这一路倒也是顺风顺水,虽说六月天气已经炎热起来,可好在大部份都是水路,尽量避开最热的午间行船,倒是没受什么苦。

连他们的坐骑,都基本上一路坐船过来的,也是难得的轻松。

过韶州的时候,

刺史豆卢怀让驸马亲来迎接,请他们进城住了一晚,

招待晚宴过后,

刺史府后花园里,星空下武怀玉和豆卢怀让切了个在井水里冰过的大西瓜。

这西瓜长的跟个冬瓜似的,外皮墨绿,皮也特别的厚,里面的囊看着并不是很红,西瓜子还特别大一粒,子又多。

但却是沙囊的,吃起来很甜。

“这寒瓜怎么样,咱韶州近几年培育出的新品,用的是高昌寒瓜种,经过数年培育改进,咱这新品个头可要大的多,甜度也一点没变。”

高昌的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