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58章 悯忠阁上起山头(2 / 3)

加入书签

但凡能点选进府兵的,那都家族不一般,不是官宦贵族,便是士族豪强,起码也得是个小地主,还得家族兄弟多,否则独苗也是不行的。

但是能成为府兵卫士,前途光明,不仅有军田,还能免租庸调,甚至还有机会立功得赏,甚至得勋做官。

当兵,那跟读书一样,都不是穷人能够负担的了的。

读书得交束脩,得买纸笔墨砚,得买书,还得脱产供养,而且这不是读一两年就行的,甚至十年八年都不够。

习武又何偿不是如此呢,

普通的百姓,也只能是劳碌的命。

“阿耶,我不想长大卖红薯,我也想当兵,将来还要进悯忠祠,让大都督为我敲钟,”

小男孩没等到大都督为他敲钟,却等来了他爹的一记暴栗,“别胡说,”

“你我都没那命,能卖红薯,那都是大都督给咱带来的福份呢,”

武怀玉敲完钟走下悯忠阁,

这里曾经是一座寺院,也还曾是三阶教的,武怀玉来后曾把这里罢废,如今改为悯忠祠。

现在祠还没建好,但却摆放着三千多具将士们的遗体,

走在这些阵亡士兵的遗体中间,让人心情沉重,打仗的时候,无法却顾及个体生命,但此刻却能真正感受到战争的伤害。

这个冬天,幽州不会再受突厥袭扰,

这个新年,大家也会过的安稳,

“去吧,魂归故乡,回到生你养你的地方,回到你父母身边去吧,”

走出悯忠祠,武怀玉回到牙城大都督府。

幽州都督府升格,不仅武怀玉直升大都督,都督府里所有官吏,这次基本上也算是沾光,全都跟着升官了,

虽然大多数人本阶暂时未变,但起码职事可是直接就升了。

这样的机会,可遇不可求。

幽州都督府的升格,安东都护府的新设,都亲添了大量官位,皇帝已经告诉武怀玉,朝廷会安排一半,剩下一半武怀玉这边自己安排。

既可从

武怀玉现在天天签发任命状,不仅征发了许多河北士人,也把自己的不少幕宾也直接安排到了两府。

知根知底,倒也是举贤任能。

战后的幽州充斥着一股积极气氛还带着些亢奋,间杂了一些悲痛,十分的忙碌。

新年将至,战后要做的事更多了,各种善后、抚恤、安抚,

“兵部侍郎崔敦礼已经从长安出发,正赶来幽州,人还在路上,但已经发文经驿站快马送来,要求我们准备好野狐岭一战的战功核查,要求首级、尸体都要核对,敌我两方的都要·······”

武怀玉摆手打断了段慎的话,“这是该有的程序,该配合就配合,”

“这不是不相信我们吗,再说了,咱们都督府也是核查了几遍了,现在那首级、尸体都抛弃在野狐岭的荒沟,这么多天了,虽说天寒地冻一时不会腐烂,可这乌鸦老鹰、野狼野狐,甚至老虎老鼠的啃噬,哪还能清点的了?

他们肯认真清点,也肯定对不上了。”

“对不对的上别管,咱们配合核查就是,结果如何那是他们的事,”武怀玉很淡定,野狐岭这仗的战果很惊人,但可没有半点虚报冒功,是完全不怕查的。

就算到时这首级尸体查的对不上数,那也不用担心。

“等他们人来说全力配合就是,”

“现在他们还没到,你们先把另一件要事给办了,阵亡将士们的身份、籍贯、军功等全弄清楚,一一建档,要尽快派人把他们遗体送回他们家,交给他们的家人,

都督府这边,先把他们的功赏、抚恤垫发,另外每个还要给烧埋的丧葬费,送到家后,他们家中的情况也要如实查清登记回报,到时有孤寡老弱的,咱们也还得管,”

虽然这些,其实朝廷自有一套制度章程,但朝廷有朝廷的流程,需要时间,武怀玉还是想把事情办的快一点,

家人战死的悲伤需要时间抚平,但家庭生活却更需要钱粮支撑,尤其是在这个悲伤的时候,哪怕许多士兵家里条件还行,但他们也仍是家中顶梁柱,他们的倒下,必然也给家庭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是困难。

“伤残的弟兄们,也要赶紧把抚恤发下去,伤残退伍的,我们要想办法帮助,”

武怀玉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关注这些伤残阵亡的士兵,或许是站的位置更高了吧。

“还有,幽州悯忠寺要尽快建好,野狐岭獾儿嘴,在战场建一座英烈祠,再修座碑吧。”

段慎一一记下,

“活下来的兄弟们也不要忘记,该解散休整的要安排,战功的勋簿朝廷还要核实,奖赏一时半会下不来,但我们自己的缴获,可以按例先分发给弟兄们,另外可以提前预发一笔赏钱,

等正式赏赐下来,再扣便是,马上过年了,也让兄弟们过个温馨的肥年吧。”

“上次咱们发卖那一万多突厥俘虏,还有那些缴获的牲畜,除了战马留为军用,其余的牲畜不也都卖了吗,这些卖得的钱,十万贯送长安给圣人和朝廷,

再留十万贯给幽州都督府和安东都护府,

剩下大约还有多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