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废后日常(1 / 2)

加入书签

后记:

一直追更的宝子们,是知道作者前期是全部按照史实描写的,但到后来出了些状况。

这里具体解释一下,状况就是:顺治整个人生实在难评,照史实写出来恐怕会存在“抹黑”他的嫌疑。

现在单独开一章,介绍史料的情况。

如果有问题,锁也只锁这章了。

顺治是入关的第一位皇帝,但众所周知,他幼年称帝的原因,是真正打天下的多尔衮和皇太极嫡子豪格之间相持不下,最后折中选择了顺治当皇帝。

我们首先看战场。

清军入关打仗的主力军是谁呢?

多尔衮、多铎、阿济格。

多尔衮带兵势如破竹,李自成、张献忠、南明弘光、隆武、邵武政权均被多尔衮击溃。

但不幸的是,多铎在顺治六年死于天花,多尔衮在顺治八年坠马而死。

而阿济格在多尔衮死后企图涉政,被顺治赐死。

之后顺治清理朝堂,把多尔衮一脉的支持者都清洗了个遍。

从此满军可以说是一蹶不振。

为什么强调满军一蹶不振,因为正是满军一蹶不振,才使张献忠集团内部分割出来的李定国在南方重振旗鼓,两蹶名王,杀死了汉族亲王孔有德和宗室亲王爱新觉罗尼堪。

最初清军入关打天下,当然是以满军旗为主将,马背上的民族骁勇善战;而收编的汉军可以让他们打头阵,但不可能直接给太大的权力。

毕竟是事二主甚至三主四主的军队,忠诚度低的可怕。

其中要数吴三桂最精彩,先是明朝的将,再投靠清军,再投靠李自成,又投靠清军。

其间还寄了自己老爹。

这人就是死猪不怕开水烫,他造反是一点都不奇怪。

也不知道哪位“先生”编出的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三桂就是个不忠不孝不义之人,跟陈圆圆半点关系没有。

但顺治此时手上的牌只剩汉军旗的吴三桂、尚可喜、耿仲明,用还是不用?只能用啊。

当然最后也不是这三个汉军将领“剿灭”李定国,而是因为李定国跟孙可望内部矛盾,导致李定国孤立无援战死沙场。

但这三个人可捡了大便宜,在南方拥兵自重。

顺治成功给儿子康熙留了个三藩之乱。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地图,吴三桂的地盘打到了多大。

现在就有两个可能。

一是顺治接手满军后,内部派系斗争损了满军战力;

二是多尔衮乃天降雄才,将本就这么菜的满军提升到了攻克天下的水平。

*

第二点,在宫廷内,顺治为了揽权,重用吴良辅这个太监。

这个离谱程度我只能说史无前例。

首先,顺治十一年,吴良辅打造了十三衙门,由宦官当值,取代了内务府所有的权力;

然后,顺治皇帝在顺治十二年立下铁牌(类似军令状),承诺宦官(即吴良辅)若干政,格杀勿论;

结果,顺治十五年,吴良辅被查出贪污受贿,顺治却说:若按迹穷究,犯罪株连者甚多,姑从宽,一概免究。

也就是说,这事牵连太多,就先不追究了。

Hello?说好的格杀勿论呢?

康熙元年,吴良辅被杀,十三衙门才又改回内务府。

明朝用魏忠贤是为了对抗东林党,顺治为了对抗谁我不理解,他不爽的人不都被清洗了吗?

*

第三点,则是后宫妃子的问题。

顺治在有生之年,其他人全都没有封号,只有博尔济吉特两位皇后和董鄂妃有封号。

顺治八子六女,蒙古后妃无一有后,是不是巧合大家自由心证了。

孝庄执着于让科尔沁部的女孩当皇后,真的是为了自己娘家吗?

我直接说结论,并不是。

我不知道顺治凭什么看不起蒙古诸部?

顺治亲政期间,南方战场失利,他就这么想让蒙古得到消息,来个前后夹击吗?

李定国这么强,被孙可望捅pp都亡了,满军这个水平,敢让蒙古捅吗?

那时候的蒙古诸部各自为政,并不是统一的政权。

其中以察哈尔和科尔沁部为主要大势力。

女性读者大概都知道,哲哲皇后,宠妃海兰珠,孝庄文皇后全部来自于科尔沁部,清朝皇室与科尔沁部的姻亲关系是科尔沁部与清朝皇室友好的重要纽带。

顺治第一次废后,已经引得吴克善很不爽了,顺治十六年他召见吴克善,吴克善直接不来,爱咋咋地。

他要是真的废掉第二任小皇后,且不说科尔沁自己会造反。

我们看康熙年间,清军在南边与吴三桂划江而治,同时察哈尔部起兵反叛,如果顺治当年二次废后成功,让清室跟科尔沁交恶,科尔沁部这时候站谁?

康熙崽对第二任皇后和孝庄都孝顺有加,里面肯定有康熙本身就敬爱长辈的原因,但是作为帝王,科尔沁部真的不重要吗?

至于跟董鄂妃的真爱,我看到cp粉都在细数,董鄂妃死后礼制多么多么高。

麻烦一下,人都死了,整这些虚的有啥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