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四十章 燕王府给建文设计的未…(1 / 3)

加入书签

从来没见过的飞天艇给金陵居民带来的震撼被一亿元债券分散了。本来朝堂之上那些腐儒没有理由不对这大逆不道顶在皇天之上的玩意儿喷点滂臭的口水。但是架不住家里的河东狮盯着要买债券啊。那些女人管理什么皇天道统,给自家儿子女儿挣钱才是人间正道!有空没空都得给我去排队买债券!绝大多数人都准备好了银钱飞票。大多数人却舍不得用四海的飞票去换四海的债权。因为四海的飞票在涨。你没听错,作用和银票一样的飞票在涨价。一方面四海发售的飞票数量不多。主要是为了南北大众交易中银钱过境的各种不便。这个飞票系统的建立本来主要是在大城市和北方流通。结果南北双方的挺火协议一签订,整个贸易通路被打开。南方商人对飞票的需求成倍的增长。但是发行还是按照原来的速度在进行。所以涨价是必然的。这就造成了这次购买债券的主力变成了银钱和其他地方钱庄的银票。在十万到一百万的债券交易里面基本没有看到过飞票的出现。而且已经出现了要求用抵押在四海获得贷款来购买债券的声音。对于四海来说只要是优质资产还是可以接受的。特别是一些大众的民生物质本身就是需要去采买的。在这种情况下折价给四海,四海就赚了两道利润。反正给付利息用的是新疆的收益。而且一年后先不说那些矿藏,就光地里庄稼和皮毛交易这两项就能让四海赚取不低于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利润。这跟抢貌似没什么区别了。而对商人来说,用四海低廉的贷款利率去套取债权的高息怎么算都是赚的。

排队!排队!除了十万以上的购买者可以有专门的通道直达四海分社的楼上以外,其他的都在楼下售卖。一百块和九万九一样的待遇,没差。没办法,谁让这大新疆债券那么吃香呢。四海从各处调集了两百名精通铜钱火耗的师爷来对银钱进行检验。而且速度不能满。所以排队的窗口准备了十个,先收钱那号牌。进入校验室后,一众四海的员工当着客户的面校验铜钱的成色。银子一般比较方便。各大钱庄都派了代表在四海作镇。由他们直接给出价值证明,当然这是四海未来在他们手里兑付的证明。那些少量的私人熔铸的就需要等待一下啦。四海还准备了几十个熔炼坩埚现场熔炼以后称重结算。虽然很麻烦,但是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双方的利益。说句难听的,这样的阵容面对,任谁都挑不出刺来。

当然宫里面和一些朝廷大员是不需要排队的。他们找人和四海接洽。购买的都是一百万以上的大单。四海是可以安排上门服务的。国子监集体集资买了一百万贯的债券。这不,四海就派了一个掌固和十几个会计和勘验银钱的伙计一同前往。结果发现最少的除了一万贯,最多的除了三十万贯。都是金陵各家钱庄的银票。还有几件古董,有汉代的铜镜、唐代的书法、宋代的善本。这让四海的掌固心中暗喜。这种一般在折价的时候是最吃亏的。不过人家不在乎,家中也不是就这么一件了。还是债券看上去更可爱。当下就请了荣宝斋的老师傅过来定价。老师傅也不客气,该多少就是多少。就这样,几乎是整个金陵都在围绕着四海的这一个亿的债券在转。当天光皇宫和朝廷大员们就认购了不下三千万贯的债券。就算是意识形态有冲突,但是改挣钱的时候也不会放弃。何况闲着不过是人家皇家的家务事而已。

四海的门口人们一面兴奋的交谈着一面听着从新疆回来的四海水手在旁边的高台上门诉说他们曾经经历的那些喜怒哀乐酸甜苦辣。而四海的伙计则在排队处放置了差不多五百把椅子,并搭建了遮阳棚。还送上了茶水和点心。不管你买多少都免费享用。整个购买过程迅速且平稳,甚至都没有出现预案中可能的骚乱。让那些四海内穿着防爆服手持防爆棍的家伙多少有点失望。毕竟为了这天他们训练了很久。前天就平平安安的度过,不过那只不过是一千万贯而已。今天的一亿贯才是重头戏。城中也是谣言四起,说是朝堂之上好多老大人都声称一定会抵制这个盛会。而最后却不了了之令人多少有点困惑。说穿了也就是不想跟钱过不去罢了。毕竟他们自己也是要通过这个债券挣钱的。只不过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因为这债券给出的回报丰厚造成销售的盛况可算是空前绝后了。

本来的确有人想要搞事情的,但是都被锦衣卫查了个通透。现在金陵的锦衣卫已经和燕属北地的锦衣卫在经济犯罪领域通力合作。为的就是保障南北贸易的顺畅。这里面可是有着大家共同的利益啊。当然的的确确有一部分老顽固对燕属北地和四海抱有莫名其妙的仇恨。而且也在私下串联,可是架不住他们也要赚钱。现在谁家有点钱不投四海都会被家里老婆孩子怼死的。而且有很多在正常的商业领域被四海降维打击的商家,通过这债券回血好像也是很可行的做法。说来说去,燕属北地和四海这是标准的阳谋。我就是让那个大家都能赚到钱,哪怕我把你原来的饭碗砸了还会送上一个金饭碗。你就说你要不要吧。不过以前那种在地租上收取五成压榨农人的方式在四海的宣传下成了衣冠枭獍断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作为。农人一辈子辛辛苦苦却被地主压榨到挣扎在贫困线上。而且四海一直宣扬的就是藏富于民。让普通人富裕起来。这一下子调动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