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十章 两军鏖战白沟河(1 / 2)

加入书签

世子和大明璟在伤兵营邀买人心,燕王在燕王府论功行赏。几乎所有的将领都得到了一份来自燕王的承诺。清君侧成功之后封爵!目前燕王毕竞是亲王,无法像皇帝一样去封爵。但是一个郑重的承诺的确令到手下将领们的忠诚度有了很大的加成。大明璟在宴会结束以后求见了燕王。提出要让舰队沿着商人们的航道前去罗娑斯,那里有巨量的矿藏需要先一步占领。而位置就在棉兰老岛的东南方向。先占了再说,反正大明水师的那些破烂扛不住马和的舰队。而他还是需要留在北平辅佐世子。这个决定让燕王多少有点意外。朱高炽一直在燕王面前想要大明璟回到身边。他已经对大明璟有了依赖。燕王当然希望这个天才少年可以随侍左右。就愉快的决定了。原大明璟所辖舰队分做三队,往东面、东南面、南面进发。沿着大明璟给的海图一一勘验,并将万国堪舆图完善细致我们的李跑跑曹国公李景隆兵败一路逃回德州,待重整军队的时候才发现只剩下了三万不到的军士。被他打军棍的那些指挥使、都督一个都没逃出来。这次他内心深处是无比恐慌的毕竟,皇帝对他是十二万分的信任。结果他却败得如此的干净利落。而且以南军目前的情况,他也只能等待来年春暖再战。而整个德州城都沉浸在恐慌之中。原本几十万大军背上讨逆,没多久只回来几万人。换了谁心里不慌啊。当地的官宦富户们心中都在盘算着后路。燕王打过来该如何面对变成了最热门的话题。而酒楼茶肆的议论对象全都是我们的曹国公李景隆。郑村坝之战被人编成了段子在茶馆说书。也没人称呼燕逆了。言必燕王,尊崇无比。

李景隆北平郑村坝之败的消息很快就在皇都不胫而走人尽皆知。而齐、黄、方、练四人早就统一了口径,先瞒住皇帝再说。只要最终能打败燕逆,今日的失败就不算失败了。就是这种近乎驼鸟埋沙的行径,竟然能让四位万里挑一的朝廷重臣选择共同欺瞒他们宣誓效忠的皇帝陛下。这帮货为了不被揭穿欺瞒事实,快马传讯密告李九江,务必隐匿败迹勿为上奏。当消息传入皇宫当中时,太监宫女私下议论传到了皇上的耳中。

某日,经筵上。建文止不住心中疑惑向黄子澄问及战事:“爱卿,最近皇都之内频频传闻曹国公出师不利。已然兵败于燕逆。是否属实?"

黄子澄装出震惊的表情回答道:“没有啊,曹国公最近数次交战都打败燕逆。就是如今正值严冬时节,士卒缺乏御寒衣物,苦不堪言。暂时退守至德州。以待来春再战。

建文听后心中好像吃了颗定心丸一样顿感心中大定。从这点看得出,建文是个善于逃避现实的人。只要是好消息就行。其他的都无所谓。在深宫之中君临天下。只要冠冕戴的稳,管他洪水滔天。为此,在建文元年的年末。下令嘉奖北伐之师,加李景隆太子太师。并赐予金银貂裘等物。你倒是给军士们赏赐点御寒衣物啊。此举实让南军将士心寒燕王可不惯着这厮,在建文元年年底出师征讨代王封地大同。出兵之时特地闹的沸沸扬扬人尽皆知。大军行至广昌,广昌的守备杨宗、汤胜等举城投降燕军以求自保。正月初一,燕军到达蔚州城下。守将王忠、李远随即投降燕军。二月初二,燕军联营包围大同。这大同军事位置极其重要。大同镇一直以来都是朝廷重点关照的对象,它处于北部边防地带,对于防御北方敌人入侵有着重要意义。明洪武二年攻下了大同之后,明朝政府更是在此地积极设置防御系统和修筑军堡,把大同变成重要的军事领地。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大同位于大同盆地,四周都是连绵的山脉和高原。正好处于中间山川地带,地势平坦,在西北边境地区是块难得的宝地。《明史·兵志考》中记载:“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而太原总兵治偏头,王边制府驻固原,亦称二镇,是为九边。镇守皆武职大臣,提督皆文职大臣。

因为这个原因,使得李景隆不得不出兵救援。这厮逃回德州后,就在周围卫所选拔军士补充南军数量。此时已然有接近八万之数。为了救援大同,一口气派出了四万人前往。卫所兵绝大多数都是屯田军士。平日里只是种地而已。说穿了就是穿着号衣的农人。现在发了杆枪提了柄刀就上阵了。士气普遍低迷之外,身上御寒衣物也只有一件红胖袄。有些甚至没有头盔,就带着一顶范阳笠。这岁末年头寒冬腊月的,天寒地冻。一路上南军苦不堪言。因为辎重都损失在了郑村坝,后面的还在问兵部讨要。所以严重缺乏御寒装备。不得不一路前进一路搜刮。往往是一觉醒来,一个帐篷里面都会有一两具尸体。被冻伤者不计其数。

等到李景隆带领军队走出紫荆关的时候,非战斗损伤已经高达一成半。这时候却传来让李景隆抓狂的消息。燕王撤军了!还是从居庸关走的。这下好了,还得回去。怎么办呢。几万人出来做个冬季拉练,还是没有防寒措施的那种。从紫荆关进入山西之地几乎都是山地沟壑,行军极为缓慢,而李景隆的军队又都是南方士兵,二月的大同奇寒无比,李景隆的军队虽然撤回了德州,这么一来一回跑了一个多月。士兵损失惨重,被冻死的士兵颇多。冻死冻伤者超过二成五。最气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