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十七章 曹国公围城战惨遭失败(1 / 3)

加入书签

曹国公熟读兵书,用筑垒的方式进攻北平坚城当然无可厚非。但是谁知道北平城有如此猛烈的炮火呢。这厮情急之下,直接把南军的火炮拉上了还没有修建到标准高度的土垒对着北平城一顿输出,这厮对炮兵的使用还停留在最基础的阶段。也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打了再说。而北平城上的炮兵第一次用的都是实心弹,而且装药多事减半的。所以给南军的感觉就是这帮货它不太行。南军便拉上几乎一大半的炮对北平城狂轰乱炸。现在的北平城墙外面被大明璟的营造厂用水泥又糊了一层,然后以一层砖一层水泥的夹心饼干一样的手段给糊了好几层。差不多加厚了有两尺的厚度。结果这么一来,这实心弹打上去也就砸个白点。护城河里面倒是砸死不少鱼。

大明璟设计的北平城墙防守工事最复杂但是交通联络很方便且效率极高。城墙上有小形堡垒,里面可以驻扎二十个人。用火铳和弓箭以及长枪对外攻击。如果对方实施火攻,可以把所有的箭孔上的铁板盖住。然后撤离到下一层的藏兵洞中。等火烧没了再上来。城墙中的藏兵洞也有涵道联通。这样的配置,就算被攻上了城墙也能继续和攻城军士周旋。可通过这些堡垒随时夺回城墙的控制权。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古代的攻城器械之丰富令人大开眼界。有负责登上城的、有负责投射远程的、有负责攻击城门的、有负责掩护掩护城墙下挖坑的等等不胜枚举。大营中器械所的杂造匠人不停的在用各种构件组装器械。终于在第三日,炮击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各种攻城机械开始登场了。最先上来的是冲车、井阑和渡壕车。渡壕车是个有着两对轮子的翻板车。到了壕沟面前,把上面的桥板翻转过来就可以在护城河上搭建一座桥梁。如果,护城河比较宽就需要专门负责填平沟壑的轒辒(冯温)车了。这就像一个房间架在是个轮子上面。到了护城河的旁边就开始往里面填土,甚至可以把许多的轒辒车头尾链接起来。让士兵在里面传送填土。上面有厚牛皮覆盖,箭矢和金汤不入。就是用火油烧也需要烧好一会儿才能烧毁。

对北平城来说,一阵齐射就能解决的事情。但是这样的话。一是无法损伤南军有生力量,二是总不见得打下一个城就用炮堆防守吧。这样,就算两个四海都扛不住这样的消耗。所以,才需要把攻城器械放近了。用传统的守城器械进行反击。等到攻城器械接近城墙以后,城门上的长炮开始减装药射击。一颗颗实心弹飞出去砸到了高大笨重的攻城器械上。大型的攻城器械都有防炮弹的金属挂网。因为那个时代主要是使用实心弹为主。挂网沉重,被实心弹击中可以卸载掉绝大多数的力量。最后实心弹沿着挂网掉落。但是长跑的初速可是现在火炮的几倍之高。当炮弹飞向攻城器械的时候竟然发出了破空的尖啸声。顿时有冲车被砸的粉碎,里面的士兵死伤无算。大多数挂网还是多少有点作用的。主要是挂网是软的,所以很难被击破。轒辒车个头小,比较难以瞄准。很快就有不少轒辒车到了护城河边。开始往下倾倒泥土。可是北平城的护城河是被大明璟挖深过的。本来是二十尺的深度,现在足有五十尺。当军士扔下石块泥块的时候根据捡起的水花判断护城河很深。回报大营后,开始撤到一边给渡壕车挪地方。轒辒车中可以躲藏几十名士兵,可以当做攻城时候的掩护。渡壕车过来发现长度不够。这护城河被大明璟挖宽了十尺。正好让大明标准的渡壕车够不到。南军军士破口大骂,也没办法。只能悻悻然的回撤。而这么一个来回。多达五十部的冲车基本上全部折在了城墙前面。井阑、云梯顺势无算。

李景隆看着巨大有这半个篮球场大小的冲车像一个个的火炬一样被点燃。倒是冷静了下来,命人继续制造器械。火炮隔一段时间打一阵。北平城墙上的长炮这个时候只有一个事情,就是把靠前的火炮一个个的点名干掉。因为这些时候可能把炮弹射到城中,这就会让城中军民的士气受损。所以只要超过一定的距离就集火干掉。这就变成了南军的火炮只能打到城墙。而城墙因为被加固所以无法被破防。就三天,南军营中竟然因为火药不够而停止了炮击,打了三天,最大的战果是把丽正门城楼的门给打穿了。另外打掉了差不多几十个垛口。人员伤亡基本没有。只有几个被碎砖砸到的倒霉蛋。

十月的北平昼夜温差很大,放在野地里的铁炮有些因为制造时候应力为清除干净。因为昼夜温差太大造成一部分铁炮在炮击时炸膛。操炮的军士损失惨重。结果炮手千户还因为这个被行了军法。幸好没有被斩,打了足足五十军棍。能不能活下来都不好说。因为五十万人人吃马嚼的,粮食消耗太大。原本出皇都的时候粮草是按照二十万人准备的。后面来的越来越多。虽然在一路上征收了很多粮食,但是在路上也消耗了很多。

李九江逐渐绷不住了,名将气质是需要拗造型来维持的。现在的他已经狂躁了。命令炮兵把实心弹烧红向城门发射,为了效果,把炮都怼到了城楼被击中的丽正门(就是后世的正阳门)前面。一百多门各式铁炮啊。在城楼的炮兵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