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十九章 四海攻略对马岛(1 / 3)

加入书签

大明璟的座舰经远号上,水兵们在用鬃毛刷子在清理甲板。那个时代的木头舰船不但甲板是全部由坚硬木板建成,连船体的框架也都全部是木制的,连后世的钢铁舰船的船体也需要定期维护,几乎全木制的帆船更需要定期维护。风帆船主要的船材是橡木、杉木、柚木等木材,只要不是全由柚木这种稀缺的硬木制成,则木制甲板长时间处于干燥状态的情况下会缩小,时间长了缺乏维护清洗的甲板由于每块木板都在缩小,就会产生越来越大的缝隙。家里有实木地板的应该会有体会。

维护手段简单粗暴,基本做法就是每天用海水冲洗,并用圣经石(之所以叫圣经石是因为水手跪着用一块像砖头一样的砂岩劳作,好像祈祷者)摩擦掉其被污染的表层,这种操作除了让甲板经常处于浸水的湿润状态,还可以去除甲板上的坚固污物,让整条船保持整洁。当然,这项工作也是异常之繁重而劳累的。

用钢铁做甲板对大明璟来说不是什么太困难的事情,但是大明璟不想让金手指开的太大。直接扔核弹岂不是更快。因为龙骨和内部框架都是钢铁,且分割舱室和甲板、舰体用的都是硬木。舰体外从吃水线上十尺到船底全部用铜甲覆盖。看上去好像成本很高,但是这样不太容易被藤壶附着。铜里面被添加了铬和镍,大大提高了防腐蚀的效果。

大明璟认为英国制订的那套水手的操典可算是后世现代海军的典范了。好东西还是需要学习的。所以就修改了下让舰队按照这个来进行操作训练。马和看到这个后,如获至宝。把里面有关标识、旗帜等内容做了增减。设计出了踏海平波旗作为四海舰队的旗帜,和燕王赐予的杏黄旗一起成为了水军的特有的标志。大明璟为此设计了徽章。海水江牙纹做底上面是金龙吞日的图样。衣服设计的基本都是中西合璧的。礼服是按照锦衣卫的样式来做的,不过以撒两边有开口。作训服就用斜襟窄袖的圆领袍设计。帽子用的是前踣式幞头。作训服中最接近现代的是鞋子,清一色的胶底鞋。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橡胶已经在吕宋、苏禄和沙瑶岛上的种植园里面大规模种植了。所以橡胶这种东西在大明已经是用的比较普遍了。因为硫化技术在大明璟手里。所以北平永定河畔的工业基地里面出产的橡胶车轮行销整个大明。就算南北打仗,商船一样在明州府、泉州府、广州府码头上倾销着永定璟造。所有基地出产的货都被南方人统称为永定璟造。连皇都大内也一样购买了很多,像玻璃窗、橡胶车轮、肥皂、茶叶、烟草、温度计、时计、自来笔(钢笔)、瑷玳(老花镜)、自来火(火柴)、自来火机(打火机)等等日常用具。这些东西为燕王府赚取了大笔的利润。

今天是舰队追逐操练,定远号的样子就像一艘加长了的福船,舰首舰尾都加装了软帆。西方人的船首都有撞角或者船首像。而四海舰队的船的舰守都有个炮舱。按照大明璟的说法,如果打到需要用船去撞击了。那就是指挥官的失败了。大明璟和马和约定好。大明璟出渤海湾到日本海转圈顺便恐吓一下倭国国的室町幕府。然后南下。而马和直接到北港。整个小琉球北部加上北港现在已经有差不多五十万人了。已经开垦出来的农田耕地接近三十万亩。这个数字很夸张。在后世台湾岛北部也就一百五十万亩的可耕种面积。那还是农业机械参与的前提下。这得益于大明璟把整个东南沿海的贱民的三分之一都弄了过来。还在不断的继续拉人。很多人来了以后就结社生存,大明璟给他们设定了规矩。现在地多人少,未来就不好说了。趁现在把规矩制订好,未来就少点麻烦。因为要抢地盘,所以很多人选择回去大陆拉自己的亲朋同乡一起过来。每天都有船带着大陆贱民来。这里就是他们的希望之岛!

马和在小琉球的东南海域训练,顺便去吕宋、苏禄和沙瑶彰显一下天朝威势。那里的橡胶园可是流淌着金沙的聚宝盆啊。这玩意在大明卖的并不算很贵。毕竟大明璟是要让大明的整体水平提升。而卖到天竺和天方的就是直接加个零的。而且大明璟最狠的一点是,在明州府、泉州府、广州府的店铺里面没有大货。客户看完样品以后,直接去小琉球的北港或者安南的岘港提货。朝廷官员想巧取豪夺都没办法下手。而且四海船社的武装商船也不是吃素的。大明水师根本不够看。这当然也和大明璟的四海船社在每个地方都给当地官府分润有很大关系。而且一般都是把一条线上的官员都给贿赂了。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到时候这帮人会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而保护四海船社。所以层层叠叠的关系网让四海船社在东南沿海的势力很夸张。

元末明初,日本列岛上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攻伐。在战争中失败了的大名就组织武士、商人、浪人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掠骚扰。对此,洪武帝为防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扰,下令实施自明朝开始的海禁政策。早期海禁的主要对象是商业(商禁),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也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朝贡除外)。明永乐年间,虽然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但是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