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十六章 朱洪武龙驭上宾(1 / 4)

加入书签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初十,一代雄主朱元璋驾崩。遗诏由时为兵部左侍郎的顾命大臣齐泰起草: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

密码五六③⑦四三陆七伍

燕王在舰上朝南京的方向行了拜礼。关照张璟陪同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进京奔丧。自己则遵旨由张辅陪同随平远号由海路回北平。

大明璟知道三个王子差点被建文帝的手下怂恿扣在了南京。幸亏朱允炆没有听从而将三人放归。

大明璟和三位王子住在了魏国公府。魏国公府邸位于夫子庙西到秦淮河右的近百亩土地上。在南京皇都是仅次于皇宫的庞大建筑群。《尉缭子》曰:天子宅千亩,诸侯百亩,大夫以下里舍九亩,厉代之宅。这也是复合规制的。北平城的燕王府差不多五百六十多亩。后来的明故宫在一千亩多一点。

他们被徐辉祖安排在靠近秦淮河的六合楼中。在入南京第一天见过皇太孙后就一直住在六合楼里。先皇是被速葬的。十三做城门同时有出殡的队伍。难不成皇陵内不是先皇棺椁?如果是,那出十三个棺有何意义?如果不是,那到底葬在哪里?到后世这都是一个迷。但是大明璟知道。神念到处无秘密。朱洪武可能是担心自己生前杀人太多,死后会被其后人破坏陵墓。真正的棺椁直接埋入了紫金山中的地穴。此地穴位于紫金山北高峰中。离地面百尺。具体位置就在后世中山陵的下面。早在洪武二十年就开始挖掘。一共挖了八条。最终都通向一个地穴。紫金山土层也就十尺厚。下面是页岩。开凿难度适中。马皇后的棺椁也在地雪中。且地穴中并无贵重陪葬品。洪武大帝的棺椁入葬后。八条甬道被碎石、三合土、糯米浆填充。第一批封地穴的都是先皇身边的老内侍。封完地穴都自戕以殉。尸体都被移到陵墓中作为陪葬。先皇帝生前虽然禁止过人殉。但是朱允炆为了显示孝心还是选择了三十六个嫔妃陪葬。后世都说这些嫔妃是洪武大帝身前就定好的陪葬人选。这种说法不符合逻辑。如果是临死定的,那在弥留之际如何清醒的来判断谁该陪自己。大概率还是别人来定的谁陪葬。

大明璟没兴趣去探查具体是谁下令定的这三十六个可怜女子。这时候根本没办法去改变什么。也没有什么意义。需要改变的是历史的惯性。如何在不翻车的情况下让大明这辆大车驶上正确的轨道。

徐辉祖这位对大明忠心耿耿的国公在安排好他们几人以后就没见过他们。倒是徐增寿没事就过来关心几个王子。毕竟这几个都是亲侄子啊。朱高炽是三人中最让徐增寿喜欢的。因为这厮在大明璟的影响下。现在除了学文还在学武这条路上走的很扎实。

魏国公府演武场上,朱高炽和朱高煦在徐增寿的安排下手持拆了枪头的木枪进行对练。朱高煦因为自诩力大无穷,一直在演武这件事情上看不起大兄的。但是今天他却感觉压力很大。从来没有和大兄对练过。刚刚两杆枪相交的时候,从枪杆上传递过来的那股力量令到他有恐惧的感觉。是的,恐惧。这力道他几乎用了八成力才扛住。

朱高炽第一次对练,平时都是大明璟陪同下逼迫着对标靶做套路。今天面对朱高煦他穿戴了全身的护具。连头盔都带上了。面甲后的他在第一手的对抗中有点惊诧的发现。他的力量并不比朱高煦弱。这是他意料之外的。而且朱高煦的动作在他眼里看的清清楚楚。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都能清晰的判断。

“好啊!熙官!没想到你的力量那么大。衡官!你没有吃饱吗?怎么回事儿!”徐增寿没想到原来一直文文弱弱的小胖子今天脱掉世子袍服,穿上短打练功服后虎背蜂腰迥然一派武人形象。而且用枪时候反应快、下盘稳、发力猛。一副老练的高手模样。而反观朱高煦则只有勇猛没有技巧。你说他一力降十会吧。他也降不住他哥。好尴尬。

大明璟眯着眼抬着头晒着太阳在感受阳光中的丝丝缕缕的信息和能量。那远古宇宙的信息里面饱含大道。普通人只能感受能量。而大明璟却能感受到其中的信息。“铛”一声,朱高煦手中的木枪被朱高炽击飞了。向着大明璟飞了过来。站在旁边的朱高燧还没反应过来。大明璟抬手就握住了木枪的一头。这时候朱高燧才反应过来蹲身缩头双手抱住。

首发:塔-~读小说。

演武场上没有声音。因为地上都是被夯实过的。所以也没有尘土被风扬起。而所有人都看着大明璟,大明璟轻叹一声:“唉,怎么这么巧。好像我很厉害。哈哈,巧合而已巧合而已。”

徐增寿眼睛锃亮:“来来来!璟官儿,我姐跟我说过太多次你小子的神奇。看来你也是高手。”说着一柄木枪就扔了过来。

大明璟知道不能逃,这种事情玩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