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九章 新军备彻彻儿山初露峥嵘(1 / 3)

加入书签

扣扣伍陸彡⑦④彡陸⑦伍

洪武二十九年三月,金陵圣旨到燕王府。敕命燕王朱棣,选精卒壮马赴大宁、全宁。沿河南北巡视胡兵所在,随宜掩击。燕王遂亲领军燕山三护卫及火器营出兵。这次将会是新形态的火器初战。谁都没有想到会是个什么结果。

大宁北控辽河上游赤峰,东控大凌河流域于营州卫遥相呼应。西接宣府大同,南靠燕山长城喜峰口。战略地位相当重要。元中期大宁路人口接近四十五万,当时辽阳行省总人口才不过六十万。大宁一路占辽阳人口三分之二以上。元末红巾军北伐,至正十八年焚毁上都开平。接连夺取大宁、懿州、辽阳、平壤等地。在此区域反复拉锯,尸横遍野十室九空。经过四十年多次移民修生养息,人口恢复到了二十万左右。重设大宁卫是为了加强北平北面的防御纵深。而大宁卫这是首当其冲。

三万战兵,五万民夫。十五万各式马匹,两万辆大车。浩浩荡荡行军至大宁卫以北彻彻儿山。斥候来报,两百里外发现有北元索林帖木儿部行踪。估计最多两日便可接敌。遂命大军扎营,半晌人喊马叫后。一座硕大的营盘出现在了彻彻儿山脚下。

张璟在大军出征前就命令杂造局制造了大量的紧固件。在扎营的时候可以迅速的把原木连接起来。模块式的箭塔和铁丝网在营寨防御时可以迅速的安装妥当并投入战斗。拒马用铁链连接后,蒙古人惯用的绳套也失去了作用。最狠的是张璟设计了一种猛火柜,用唧筒发射混合了豆油、白磷、酒精的原始汽油。是通过猛火油用原始的低温蒸馏获得的。,用于燃烧是足够的了。添加豆油是为了增加粘稠度。添加白磷完全就是为了增加伤害。加酒精是为了脂化提高爆燃的威力。

还制造了一批简单的抛射机,用以发射爆燃陶罐。陶罐内装三分之二的原始汽油,添加硫磺、硝石、树脂、白磷、酒精等混合物。罐口用蜡封,用特制防水的导火索插入蜡封引爆。导火索两头有竹管,一头插入蜡封,一头的竹管内有火石碎屑,拉动竹管导火索就被火石碎屑摩擦引燃。抛射机也是模块式的。中间的机巧可以直接拆卸。紧要时拆卸或者破坏机巧就可令到对手无法使用。

杂造局为燕山卫设计了一款专门用于制造陷马坑的器材。古代的陷马坑不是一个坑,而是一条坑。而这个新器材是辆两轮车,一个人即可推动。到位置停下,固定好车辆后。车中间有个装置,是个螺旋打洞杆。推着操纵杆转动就能向下打洞,和后世农村的打孔器一样会带出泥土。一个坑大概一尺左右的直径,深三尺。坑中埋设鹿角状尖刺。一般马脚踩下去一定废掉。这种陷马坑和传统的条状陷马坑配合效果极佳。

营寨外的地面上每隔五十尺做一圈标记,上面涂抹了荧光粉。方便远射兵种测距用。杂造局还设计了可固定于寨墙上的强弩。用滑轮杠杆上弦,发射铁制箭镞的弩箭。用中空的竹管做箭杆。然后里面放置铅丸。命中目标后会造成二次伤害。这是杂造局匠人的脑洞。经过测试的确有效。而且竹管取材方便,成本低廉。让杂造局中的老弱妇孺即可加工。

寨墙上还安置了可以更换子铳的虎蹲炮。在敌人快速接近的时候,这种大口径直射炮的威力是很可怕的。而箭塔上的哨兵都配了望远镜,后世那种成本不到五十的单筒塑料望远镜。七倍率定焦、亚克力镜片、高强度塑料镜身。耐摔抗造又便宜。张璟搞了一大堆,给整个燕山卫都配上了。只要是骑马的连辎重兵都有。这种玩意儿就是个一次性的产品,镜片模糊了,调焦圈坏了直接换。就算是敌人拿去也就用个几个月而已。

营寨外挂满了基地出品的盾牌。而铁丝网和拒马在陷马坑后面组成了第二道防线。远程用火铳、近程用弓弩和虎蹲炮。贴脸了还有霰弹枪。整个营寨在冷兵器时代可谓是固若金汤。

燕王带着手下在营寨之中巡查,看着军中司马拿着手册指导士兵修建设施。不禁看了眼张玉,张玉则老神在在的和都指挥使唐忠聊着军务。倒是随身的张辅知道燕王在想自家小弟了。这营寨中到处都有他的影子。在燕王的眼里面只要能够让军力上升的所有举措都是好的。他原本就是武将出身,并不向后世文官那么看不起工匠。所以看着燕山卫现在的改变心中很是满意。

塔读小说APP,完全开源.免费的网文小说网。&站

张璟为营寨设计的茅厕车,就是个移动茅厕。车子停下后支撑住。轮子卸掉后用滑轮桁架把车厢放置到挖好的茅坑上。一个车厢大概十五尺长六尺宽。把车厢底部的隔板掀开,就是六个面朝外的蹲坑。四周有棉帘可供遮挡,还能防箭矢。营寨撤销的时候,吊起放置到大车轮轴的搁架上。茅坑直接用泥土回填处理。还有炊事车,大车停下,四角有支撑固定。车上有定制好的炊具、厨具。在车边挖坑起灶。撤走时候,东西朝车上一扔。撤销四角固定就可以套马上路。所以一切都是以便捷、安全、快速为目标。

燕王回到营帐之中。账中因为煤炉开着,所以非常暖和。本来张玉对营帐中安置取暖设备是有异议的。他认为苦寒的条件更能磨砺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